白雅仁波切傳記(《白埡寺略誌.白蓮喜苑》摘錄)

噶陀仁珍千寶仁波切受白雅仁波切請託所寫之《白埡寺略誌.白蓮喜苑》摘錄

(二)殊勝活佛白埡仁波切(白雅仁波切)歷代轉世

神奇生世金山間  湧躍法海之浪花

追隨智者事業舞  籍此滿足如來意

金剛持欽哲.秋吉洛珠把自在瑜伽士白埡仁波切賜給白埡寺的時候,認定書上這樣寫道:

嗡索德

具德佛與佛子之智慧     其中嬉戲無與能衡量

應機為度幻化百千次     刹那化現殊勝又神奇

吐蕃地上惟一之明目     教法之日著稱薩迦派

埃旺美譽宛如雷音傳     根嘎絨波佛教經中讚

持座安住此尊法寶座     毗瓦巴尊化身有六世

其中傳承法脈者之一     根嘎旺修顯密大導師

如尊親身妙具慈悲者     瑜伽蔣巴絨波尊者譽

欽哲旺波所作授記中     妙語之笛開示其化身

根嘎丹比尼瑪姬祥輝     其尊轉世佛子少年身

嬉戲化現即是尊者您     我予認定我予扶法座

拋撒吉祥真諦之花雨

認定書,層次清晰,言詞優美,使聽者為之動容,具有無礙明現三世的精明深意,令見者起信,欽哲金剛持寫下如是金剛法語之授記,把白埡仁波切扶上佛法寶座。同時,白埡仁波切也被認定為傳承達波噶舉教法的八邦寺宛珠活佛轉世,體現了「諸佛一智」的真理。欽哲.秋吉洛珠尊者通過智慧的洞見所作的授記,其中包含的意思如下:

《佛說攝諸善之根》(《佛說華手經》)有云:「某時誕生世間怙主的化身,彼時就是比丘根嘎絨波,他不僅因為持戒清淨而殊勝,更因博學多聞達到彼岸而殊勝。」《白蓮華經》云:「根嘎絨波持我法,供奉如來六百萬,未來之時成如來。」釋迦牟尼佛在經中,以金剛授記賜予讚美的法王埃旺.俄爾巴大師金剛持根嘎絨波,據說傳承其法座的轉世活佛中,有六世都是自在成就者毗瓦巴大師的化身。

《道果教學釋之塔澤叔侄傳記》中記載,傳承得佛祖授記和讚美的俄爾巴大師之法脈寶座的六位化身傳人:一是我等的殊勝上師了義大金剛持成就轉輪之王的瑜伽士蔣巴絨波;二是續部大海之掌握者康薩堪布.昂旺洛珠絨波仁波切;三是昂旺洛珠絨波之侄,以利他菩提心,安置眾生於成熟和解脫妙道的堪布昂旺洛珠丹珍仁波切;四是洞見十分隱秘之諸法於清淨的前知明鏡者彭康堪布根嘎丹畢洛珠;五是善說教證之法者康薩堪布索南堅贊;六是當前持座堪布康薩.蔣陽喜繞。這六代轉世的化身基礎都是毗瓦巴大師,化現到雪域聖地的埃旺道場,成為法續傳人。以下是白埡活佛歷代轉世簡記:

第一世

即第四代俄爾巴堪布根嘎旺修,此尊與金剛持法王根嘎絨波同宗,父親是夏巴.耶喜堅贊法王的管家仲欽德勒,母親是木吉塘哇色之女巴丹絨摩。藏曆癸卯年入胎,甲辰年誕生,與大菩薩釋迦桑前往塔爾寺求法的時間同期。

此尊六、七歲時,得居士法名「根嘎珠」在名叫「喀塢喜來」的地方,跟隨巴登丹珠上師學習。那裡的岩壁上有一扇鈐印封閉的小石門,是四面瑪哈嘎拉融入岩壁的位置,此尊竟然拆門觀看,卻一點兒也沒有引起護法的忿怒而受到譴責。

十二歲,即藏曆乙卯年,他前往東部的拉卜楞寺,從依金剛持根嘎絨波為親教師、祥普.根勒為軌範師,出家為僧,得法號「根嘎旺修」。隨後在祥普地方,修持 《喜金剛三續》法,從依金剛持根嘎絨波法王,直到法王圓寂。期間,為上師放牧奶犏牛等,做各種工作,以行持大苦之行。

二十七歲,藏曆戊午年,從依自在遍智者根嘎絨波為親教師,木欽巴為業軌範師,喀恰的大菩薩索南堅贊為屏教師,大成就者南卡巴絨為計時師,在眾僧中取得近圓戒,珍惜三律學處。又繼續從依金剛持根嘎絨波法王,以甘露注滿寶瓶的形式,求得無量法門和實修教授等,還未消散加持之熱氣的法門。從木欽.蔣陽喜江、釀澤.雲丹沃瑟等大師,也求得許多法門。總之,此尊先以聞思精通法理,接著以精進嚴謹實修雙運喜金剛等法門。

乙酉年,他準備前往大菩薩索南堅贊身邊求法時,遇見至尊金剛持根嘎絨波手拿一隻很美的吉祥果,結合吉祥果的因、緣和果,賜給他許多吉祥的祝福。後來,根嘎旺修尊者在埃旺道場,實現了吻合吉祥祝福的偉大事業。

然後先後於俄爾巴、阿里等地傳授《道果法》十七遍、《續部論》二十五遍,廣轉佛法教輪,積無量世間與出世間財富,不可思議。

他先後兩次前往阿里的洛塢地方,第二次在洛塢的祥巴林寺顯示圓寂,時至藏曆四月二十一日。據說在安放靈體的佛堂裡,布紮護法主動前來充當侍者。靈骨被迎接到埃旺道場,塑制了無數的泥像小塔,同時在尊者的禪室,鑄造了金像,並舉行了隆重的圓寂佛事。此尊被認為是自在瑜伽士毗瓦巴大師的化身,因此修行者在自己的頭頂或心間觀想此尊, 其加持等同念誦《毗瓦巴守護祈願文》一遍。

第二世

即第五十一代俄爾巴堪布瑜伽士蔣巴絨波,此尊誕生於藏曆第十三甲子己酉年,即西元1782年,係昌迪智者後裔。

幼年便得蘇醒大乘種智,並因此為緣,前往俄爾巴埃旺道場的塔澤上師府,背誦各種儀軌和《四小續》經文。由祥巴.索南絨波擔任親教師,巴登秋吉堅贊擔任軌範師,在眾僧彙聚之時,經過三層次第,獲得近圓戒。

從依兄長祥巴.根嘎丹珍等諸多上師,聞受了以《道果法》為主的無帶法門和竅決;修持以《喜金剛根本儀軌》為主的法門,高舉實修寶幢。

隨後前往德格地方,從依叔父祥巴.南卡奇美,聞受《道果教學釋》等法門,期間擔任更慶寺大威德法會和俄爾巴派七壇城供修法會之首座上師。平日裡亦為德格土司兄弟修持日常佛事和加修佛事。

三十二歲,為舉行叔父的圓寂法會,返回衛藏,進行了廣大供施。

四十七歲登上俄爾巴大師的傳承寶座,為眾生傳賜以三律法和道果法為主的甚深法門,使無數有緣者走上成熟與解脫的道路。

五十五歲,應德格土司當澤多吉邀請,返回康區薩摩岡的德格中心倫珠定的如意見解脫法殿,被擁護入座歷代俄爾巴大師留下蓮足之印的獅子法座上,接受了盛大的禮供。

這以後,學者住在在塔澤上師府,每年擔任大威德和俄爾巴派七壇城供修法會的首座上師。同時遵照德格土司兄弟的旨意,傳授佛法、舉行佛事,為具信者傳賜各自心儀的法門,引領他們進入解脫道。

有一次,尊者前往麥宿,經過豪拉山時,用手指在石頭上寫下六字真言,那就像是普通人寫在泥土上的字跡一樣,清晰而深刻,顯示出不可思議的神通,那一次,他住在宗薩寺裡涅繞家族的僧房裡,早上念誦水食子儀軌的聲音很大,一直傳到寺院下方,一個名叫「獅子岡」的地方。

欽哲金剛持曾對他的弟子年輕的索南旺波說,這是修證道果法第四層灌頂道金剛浪花達到圓滿的證相。

六十歲,此致再次返回衛藏,一心禪修,直到圓寂。

七十六歲,在金剛瑜伽母的往生禪修中,收色身進入法界虛空,顯示圓寂。

第三世 塔澤夏仲.丹巴

全名叫「根嘎丹畢尼瑪」,也是一位博學而獲證成就的高僧,把吉祥薩迦派妙法之海螺,吹響四面八方。期待著能找到此尊的詳細傳記,在此姑且只提法號。

第四世 殊勝活佛白埡仁波切──蔣陽索南旺波

外在瑜伽素髮極莊嚴  內在菩提慈悲廣闊海

在密金剛聖母秘密道  空行會眾刹土之王尊

依照證士授記得認定

1. 誕生與認定

正如沒有教法偏袒的一代宗師蔣陽欽哲.秋吉洛珠的明確授記,此尊於藏曆第十六甲子癸酉年,即西元1933年,降生在宗雪地方,名叫「善逝俱樂宮」的聖山腳下。

父親是香巴噶舉派重要上師哲霍上師嘎魯仁波切的兄弟殊勝活佛楚晨,母親叫古茹措。

此尊從小具備智者種姓之高尚品德,五歲被宗薩寺蔣陽欽哲,秋吉洛珠大師認定為大成就者毗瓦巴化身的俄爾巴.塔澤夏仲,根嘎丹畢尼瑪轉世,並被任命為白埡寺法主。

舉行坐床典禮時,欽哲金剛持在長條的紙張上賦有三文對照的詩篇,以表示隆重,贈送了上好的內庫哈達、三所依,還有馬匹等十種不同的禮物。

此尊從依蔣陽欽哲.秋吉洛珠,求取皈依戒時得法名「根嘎索南饒吉」;求取菩提心戒時得法名「菩提勇士白瑪紐古紮」。並相繼求得密乘三昧耶,使三門轉化為三金剛的因位灌頂,求得供奉布繪壇城圖傳授的俄爾巴派七大壇城九大本尊灌頂及密名等,欽哲金剛持以大恩次第傳授了三律法。

另外還求得 《金剛手伏魔法》隨許儀軌、仁真嘉參寧波大師的掘藏法門《三寶總集》灌頂和長壽灌頂。欽哲金剛持不僅傳授了近傳的無量壽佛與馬頭明王合修的法門,以此建立長壽的緣起,還從三十個字母、四元音、四反體字,一個字一個字地教白埡仁波切閱讀。

此尊跟隨自己的家庭教師堪布丹珍饒吉,學習了藏語文讀寫、藏語文文法等文化基礎和法行背誦。七歲時,欽哲金剛持專程派使者到白埡寺,叫此尊前來,在蔣陽.欽哲旺波寢室長壽成就喜苑中,金剛持親自擔任堪布,為他和德格更慶寺老堪布桑丹洛珠轉世一同,在法友人數足夠的前提下,傳授了沙彌戒,得法名「蔣陽索南旺波」即今健在的殊勝大德。

2. 聞思智者論典

文殊上師獅子吼   教法無畏傳十方

賢成猶如金山鬘   善福莊嚴惟梵頂

十三歲,白埡仁波切來到宗薩寺,從依蔣陽.秋吉洛珠為殊勝、不共與共通的部主,先後求得《道果教學釋》灌頂兩遍、《道果會眾釋》一遍,《成就法總集》、《巴日百品》與《納塘百品》、《大寶伏藏》等無量法門及其灌頂,還有《竅決藏》全部灌頂、教授和經傳。

期間,求廣行派菩提心戒時,得法名「菩提勇士根絨曼郎旺覺」。在傳授阿哩噶哩授記時,得法號「白瑪旺秋嘉波」。

《瑪哈嘎拉四種受旨法》灌頂、《俄爾巴派七種壇城》灌頂、《紅色三類》之隨許、經傳和教授、《那若空行加持》、《那若空行教授手冊》兩卷兩遍、瑪哈嘎拉的各類隨許和全部教授、《續部總論》、《喜金剛修證之樹論》、《喜金剛二品》 續論和教授、《俄爾巴派大威德》灌頂、《輪涅無別之見地教示》、來自欽哲旺波大師憶念之藏的受旨法《傑尊心髓》三遍等,求得大手印和大圓滿類無量深法。

隨後,其入學宗薩康謝佛學院五年,從依大堪布多斯巴.土登秋吉堅贊等善知識,學習了康謝佛學院彙編的有關顯密二法的四十部經典。

二十三歲,前往衛藏等地游方,朝拜和供奉了以釋迦牟尼像覺沃釋迦牟尼和覺沃不動金剛為主的三所依。

在俄爾巴埃旺寺拜訪了夏欽魯定堪布金剛持蔣陽丹畢尼瑪,求得《道果會眾釋》灌頂和教授等,同大家一起獲得許多三律教法。

另外,此尊還先後從依了薩迦持座法王赤欽金剛持昂旺根嘎太欽巴壩、薩迦法王達欽金剛持昂旺根嘎索南、頂果欽哲.饒薩達哇、第十四世嘉華仁波切、覺傑赤仁波切、德祥.根嘎堅贊活佛等各教派諸多大德,面對顯密、文化的無數經典,綻放智慧與辯才的妙蓮,精勤聞思。

3. 守護佛陀教法

遍智無垢之花薄拘留  尋常萬日難使其綻放

竅決空行口唇之香液  拂灑方才盛放覺悟花

自在瑜伽士白埡仁波切,雖然他猶如江河流續般的禪定無有動搖,但在普通眾生眼前,他是如何精進苦修的呢?最初,仁波切依照薩迦派的普遍次第,在白埡寺閉關修持了《伏魔金剛》、《喜金剛大修》、《普明金剛廣修》、《俄爾巴派大威德》、《昆氏金剛橛》等密咒定數修持。

動亂後,在德格更慶寺倫珠定,大約閉關二十年,修持了《白度母長壽成就法》、《白色六臂瑪哈嘎拉》、《近傳長壽佛馬頭明王雙修》、《毗哇傳承之摧破金剛》、、《絨桑派蓮花空行》、《語集法海》、《秋吉洛珠意藏.獅面佛母》、《觀世音不空羂索》、《赫日嘎百字明》七十萬遍、《頂禮》四十萬遍、《解脫經》與《無垢懺悔續》若干遍、《傑尊心髓》、《空行密集》、《祛除違誓障患》、《協岡派馬頭明王》、《瑪帝派白文殊》、《樓解詛咒.金鑰匙》、《三聖總咒》、《那若空行母》、《清淨金剛與金剛橛精髓》、《昭宗瑪哈嘎拉外修》及密修心咒、《長壽聖母心髓》,以及薩迦派《四常修》等日常課誦的實修。每日閉關至少一座的時間,心意惟繫如來教法,把傳承上傳記作為自己的日常修為。

在更慶寺倫珠定道場,曾擔任俄爾巴派七壇城供修、金剛橛、時輪金剛、寶帳怙主、普明金剛供修等法會的首座上師和金剛上師多年。

重建了屬於倫珠定道場的雍珠佛殿及其內部供依,同時修繕了伏魔塔。

另外,收集宗薩蔣陽欽哲・秋吉洛珠文集十五卷,雕刻成優質木刻經版,保存在宗薩寺;收集了《薩迦耳傳法》等許多稀有法典,錄製成電子文檔並進行出版。

在白埡寺,此尊重建和修繕了喇薩佛殿、拉根佛學院和禪修院,恢復舉辦了各種時節法會,部分也正在恢復中。

班禪.阿爾德尼仁波切來康區視察時,此尊擔任過大秘書職務。他是北京高級佛學院薩迦派教科書的編寫人,同時擔任教授職務。總之,他為雪域的宗教和文化所作出的偉大貢獻,眾所周知,有目共睹,所以未有在此不詳加介紹。

惡業邪願紛繁風火中  三依部眾猶如流沙山

集合復又滅毀現惡兆  您卻無所畏懼如金剛

即受無可思議之毆打  守護所依誓言金剛印

無休燃燒之火如添柴  更為燃燒人天共讚美

在更慶寺倫珠定大道場的法門,得以重新開放時,在唐傑佛殿和主佛殿的重建圓滿竣工的開光典禮上,這位自在瑜伽士把自己在「文革」的颶風中,不惜身體與生命的危險,千辛萬苦保護的收集到的珍貴三所依一共七百多件,供奉在了更慶寺的佛龕上,其恩德之巨大,難以言說。當時仁波切在自己記錄的《登記薄》上,這樣寫道:

吉祥自然攝納輪涅空     不變大樂智慧印普遍

本初清淨俱生之法體     金剛持王蓮足頂上依

嗡索德貝紮隱度

無量諸佛如來本智身     文殊怙主大悲幻化戲

善啟無量妙法之喜宴     禮供點亮眾生智者您

自在十力釋迦頂髻佛     教證二者如來殊勝法

眾之勝者僧伽聖賢眾     無欺怙主三寶得勝利

殊勝上師怙主蓮花生     印藏智者證士持法眾

諸佛佛子及與三根本     自此直至菩提作皈依

刹那心憶尊者之法號     能度有寂一切諸苦痛

垂賜功德大樂本尊眾     至尊靈迅度母賜吉祥

何您大悲銳利之鉤招     圓滿有寂妙善無所餘

無礙鈞納一切所願事     蓮花空行作明母護佑

妙具慧眼護法之海眾     財神藏主護持善道者

遍除障緣成辦諸順緣     時時不怠護持與保佑

此間上師三寶加持力     宿世為善祈願力強大

於此佛教所作之輕微     效奉記本開啟如意宴

以此七偈頌詩律,開啟廣大的妙善之門。

如俄爾巴大堪布金剛持根嘎絨波所云:眾生得樂惟一門,是乃遍智佛陀教,何時何地令不衰,願於興盛在十方!

獲得一切利樂的根源是佛教,其教法有三藏,證法有三學,這是惟一佛教。教法妙寶的弘傳要靠持法的僧眾,僧眾集會的殿堂如意見解脫大殿,今此圓滿竣工。

在開啟妙好圓滿之門扉之際,如云:『佛殿是由諸佛像,妙法經卷作莊嚴,無量聖物供養雲,大降供養之祥雨。』因此,三所依是莊嚴佛殿的美飾,更是頂禮和供養的皈依處。

我於藏曆第十六甲子丙午年間,『文化大革命』期間遭遇『四人幫』禍害,以生死置之度外,千方百計收集到的三所依,在中央領導鄧小平的寬鬆政策下,佛教得以重振、佛殿得以重建的慶典上,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作為聖禮謹此奉獻。

首先是唐卡類,有:

事業部本尊大吉祥金剛少年的師承錄唐卡一幅,主體唐卡一幅,護法唐卡一幅,共三幅,每幅唐卡均有二層樓高,是由第四十九代德格土司拉瑟.澤旺登頓出資繪製;

善逝如來三十五佛唐卡,全套有十三幅唐卡,主佛的眉心都鑲有一顆珍珠,屬於堆繡唐卡;

俄爾巴派七壇城唐卡,每幅唐卡背面均有歷代薩迦法王手印,共有七幅唐卡,用來在守夏法會供奉;

一幅十分珍貴的時輪金剛唐卡,是涅薩金剛持密意修持所依;

俄爾巴派七大壇城唐卡,共五幅,包括勝樂金剛魯赫巴、勝樂金剛瑙波巴、密集不動金剛、桑布雜、金剛帳,每幅唐卡高大一層樓,這套唐卡主要用來在七大壇城供修法會上供奉;

紅色閻羅唐卡一幅,黑敵唐卡一幅,大威德一幅,共三幅唐卡,質地上好;釋迦牟尼本生唐卡一幅;七幅小型的如來本生唐卡;無量壽佛千佛唐卡,屬於金繪唐卡;白度母千佛唐卡二十幅,屬於金繪唐卡;寶生如來千佛唐卡一幅;不動佛千佛唐卡兩幅,屬於金繪唐卡;金剛薩埵千佛唐卡一幅;普明金剛千佛唐卡三幅,屬於金繪唐卡;

八相蓮師主體唐卡,唐卡邊幅由藍花色布料鑲制,由教法施主措恩府出資新造;

不動金剛唐卡一幅,主佛四周有八吉祥天女圍繞;

藥師佛壇城唐卡一幅,質地上好,畫幅較大,由松古.澤仁彭措醫生出資新造;

十六羅漢唐卡一幅;瑪姬拉準施身法唐卡一幅;

喜金剛唐卡一幅,主佛周圍有八大天女圍繞,畫幅較大;度母唐卡一幅;蓮花生忿怒金剛唐卡一幅,畫幅較小;薩迦班智達唐卡一幅,畫幅較小;

沒有鑲邊的唐卡有:五護法唐卡一幅;喜金剛唐卡一幅;無量壽唐卡一幅;度八怖白度母唐卡一幅;法王根嘎洛珠唐卡一幅;九尊無量壽佛唐卡一幅;八大天女圍繞的喜金剛唐卡一幅;東座上師更頓嘉措出資繪製的極樂剎土莊嚴圖一幅;八尊多聞天王金繪唐卡一幅,曾供奉在主佛殿的納福櫃中;最後是度母唐卡兩幅,均有鑲邊,在佛教之敵新龍人燒毀德格土司行宮時,據說這兩幅唐卡飛向了受更慶寺保護的森林中。

壇城圖有:

《續部總集》壇城圖一百二十四幅,包括包裝箱,由金剛持大堪布昂旺桑丹洛珠出資新造;

長壽九尊壇城圖一幅;密集不動金剛壇城圖一幅;那若空行壇城圖一幅,小畫幅;喜金剛壇城圖一幅;《興教願文》壇城圖三幅,質地優良,均粘貼於木板。

佛像類有:

1、釋迦能仁王佛像,質地為來自印度東部的上等響銅,高6.1寸,是開光時供奉的主佛;

2、 號稱『東陀如來像』的無量光佛像,質地為響銅,高10.4寸;

3、大威德佛像一尊,質地為響銅,栩栩如生,工藝精湛,高10.3寸,用以在大威德法會上供奉;

4、彌勒佛像一尊,號稱『達曲覺沃』佛像,質地為珍稀響銅,新造的蓮座,高 10.5寸;

5、速救度母像一尊,號稱『尼根德度母』,工藝精湛,高4.7寸;

6、釋迦牟尼佛像,質地為響銅,連同蓮座高有8.8寸,原供奉在大堪布巴登秋祥靈塔瓶身佛門;

7、大威德金剛像,質地響銅,高8寸,原用以在冬夏日至法會時供奉;

8、 響銅質金剛薩埵,高8.9寸;

9、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底座有金剛杵,高8寸;

10、響銅質十一面觀音像,高8寸;

11、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底座有金剛杵,高 7.4寸;

12、響銅質寶帳怙主像,高7.2寸;

13、響銅質金剛持佛像,高7寸;

14、不動佛自然佛像,帶靠背和底座,高7寸;

15、響銅質度母佛像,高6.8寸;

16、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高6.4寸;

17、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相,質地為響銅,高6.4寸;

18、響銅質金剛持,高6.2寸;

19、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高6.1寸;

20、響銅質釋迦能仁王佛像,高6.2寸;

21、響銅質釋迦能仁王佛像,高6.1寸;

22、響銅質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相,帶有鑲珠佛冠,高6寸;

23、響銅質釋迦能仁王佛像,底座為石材,高6.1寸;

24、響銅質金剛持佛像,包括靠背及底座,高6.4寸;

25、紫色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工藝精湛,高6寸;

26、化身裝束的無量壽佛,質地為響銅,高6.6寸;

27、釋迦牟尼佛像,質地為青色響銅,高6.2寸;

28、彌勒佛像,質地為喀什米爾響銅,高5.9寸;

29、響銅質那若空行佛像,高6寸;

30、一面四臂的續部本尊佛像,響銅質地,高5.7寸;

31、紅色閻羅敵,響銅質地,高5.9寸;

32、 響銅質釋迦能仁王佛像,底座有金剛杵,高5.7寸;

33、吉祥戰神聖母佛像,質地為響銅,高5.7寸,由擊鈸師格西.洛珠饒傑親身交給我;

34、響銅質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底座連同靠背,高5.4寸;

35、響銅質釋迦能仁王佛像,底座有金剛杵,高5.9寸;

36、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高5.2寸;

37、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底座有金剛杵,高5.1寸;

38、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帶有法座,高5.5寸;

39、響銅質勝樂金剛像,高5.5寸;

40、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響銅質地,高5.3寸;

41、 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底座有金剛杵,工藝精湛,高5.2寸;

42、響銅質釋迦能仁王佛像,高5.1寸;

43、響銅質金剛手寂靜像,高5寸;

44、響銅質釋迦能仁王佛像,高5.2寸;

45、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高5.1寸;

46、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底座有金剛杵,高5.2寸;

47、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底座有金剛杵,高5寸;

48、響銅質釋迦能仁王佛像,底座有金剛杵,高5.1寸;

49、響銅質釋迦能仁王佛像,底座有金剛杵,高5寸;

50、不空成就佛像,質地為漢地響銅,高5.3寸;

51、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高5寸;

52、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高5.4寸;

53、響銅質釋迦能仁王佛像,底座有金剛杵,高5寸;

54、響銅質文殊佛像,高5.5寸;

55、直貢曉巴上師像,藏地響銅,高5.1寸;

56、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高5.1寸;

57、 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高5.2寸;

58、釋迦牟尼佛像,高5寸;

59、響鋼質大成就者扎瑪茹巴像,高5寸;

60、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高4.8寸;

61、響銅質香巴拉法王天神裝束者,高4.9寸;

62、釋迦能仁王佛像,底座有金剛杵,高4.7寸;

63、七世如來之一佛像,質地為蒙古響銅,高4.8寸;

64、響銅質度母像,高4.8寸;

65、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高4.6寸;

66、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高4.8寸;

67、響銅質一面四臂馬頭明王像,高4.4寸;

68、紫銅質釋迦能仁王佛像,高4.4寸;

69、響銅質釋迦能仁王佛像,底座有金剛杵,滿4.4寸;

70、響銅質度母佛像,高4.5寸;

71、 響銅質黃財神,高4.4寸;

72、響銅質文殊菩薩像,高4.6寸;

73、觀世音菩薩像,高4.4寸;

74、釋迦能仁王佛像,黃色響銅質地,高4.3寸;

75、非常珍貴的釋迦牟尼佛像,龍沙塑造,高4.4寸;

76、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高4.5寸;

77、文殊智慧寶幢佛像,質地為響銅,高4.2寸;

78、龍沙塑造的釋迦牟尼佛像,鍍有赤金,高 4.2寸;

79、響銅質釋迦能仁王佛像,頸部稍有損傷,高4.2寸;

80、黃色響銅質無量壽佛,高4寸;

81、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高4.1寸;

82、響銅質般若佛母,高 4.2寸;

83、響銅質無量壽佛,高4寸;

84、響銅質大成就者毗瓦巴像,高4.3寸;

85、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高4.5寸;

86、度母佛像,高4.2寸;

87、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像,高4寸;

88、響銅質度母佛像,高4寸;

89、響銅質蓮華生大士像,高 4.8寸;

90、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高4寸;

91、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

92、響銅質釋迦能仁王像,高4.2寸;

93、響銅質蓮師像,高4.3寸;

94、響銅質度母佛像,高 4.4寸;

95、響銅質釋迦能仁王像,高4.5寸;

96、響銅質度母佛像,高4寸;

97、響銅質文殊像,高4寸;

98、響銅質釋迦能仁王像,高4.1寸;

99、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十二歲等身像,底座有金剛杵,高4.1寸;

100、響銅質釋迦能仁王像,底座有金剛杵,高4寸;

101、響銅質觀世音菩薩像,高4.5寸;

102、響鋼質釋迦牟尼佛像,高 4寸;

103、響銅質釋迦能仁王像,高4寸;

104、響銅質四臂觀音像,高3.9寸;

105、響銅質度母佛像,高3.8寸;

106、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來自巴饒穀的回遮定時魔障佛塔,由先世博覺.澤嘉喇嘛出資迎請,高有3.8寸;

107、響銅質金剛手佛像,高3.9寸;

108、響銅質金剛手佛像,高3.6寸;

109、響銅質米勒佛像,高 3.9寸;

110、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高3.9寸;

111、響銅質釋迦能仁王佛像,高 3.9寸;

112、響銅質釋迦能仁王佛像,高3.6寸;

113、不空成就佛像,質地為漢地響銅,高3.9寸;

114、紫色響銅質黃財神像,高3.9寸;

115、釋迦牟尼佛像,質地為印度東部響銅,高3.8寸;

116、響銅質無量光佛化身裝束像,高3.9寸;

117、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高3.9寸;

118、響銅質觀世音佛像,高3.9寸;

119、響銅質金剛持佛像,高3.9寸;

120、響銅質上師像,帶有底座,高3.5寸;

121、響銅質四臂觀音像,高3.5寸;

122、觀世音古佛像,高3.5寸;

123、響銅質釋迦能仁王像,高 3.7寸;

124、響銅質多聞天王像,高3.8寸;

125、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高3.1寸;

126、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底座材質為龍腦,沒有蓮花台,高3.3寸;

127、響銅質釋迦能仁王像,高3.7寸;

128、響銅質薩迦班智達像,高3.4寸;

129、響銅質直貢曉巴上師像,底座有金剛杵,高3.2寸;

130、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高3.4寸;

131、響銅質黃財神像,高3.2寸;

132、響銅質度母像,高3.5寸;

133、響銅質文殊像,有蠍子圖案的印章,高3.3寸;

134、響銅質無量壽佛像,高3.5寸;

135、響銅質釋迦能仁王像,底座有金剛杵,高3.5寸;

136、釋迦牟尼佛像,黃色響銅質地, 高3.5寸;

137、響銅質文殊像,高3.5寸;

138、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帶底座,高 3.2寸:

139、響銅質觀音像,高3寸;

140、響銅質金剛持佛像,高3.3寸;

141、響銅質釋迦能仁王像,高3寸;

142、響銅質金剛持佛像,高2.4寸;

143、響銅質釋迦能仁王,高2.7寸;

144、響銅質四臂觀音像,高2.9寸;

145、木欽.根秋堅贊塑像,響銅質地,高2.9寸;

146、響銅質上師像,高2.5寸;

147、諾桑寧波塑像,響銅質地,高2.9寸;

148、響銅質金剛持佛像,高2.5寸;

149、響銅質直貢曉巴大師塑像,高2.8寸;

150、響銅質上師像,高2.2寸;

151、響銅質釋迦能仁王像,高 3.3寸:

152、響銅質文殊像,高4.2寸;

153、響銅質釋迦牟尼佛像,高5.3寸;

154、大理石雕塑的大威德金剛像,高2.1寸,由蔣陽秋培贈給本人,源自喇薩佛殿大威德佛像內藏;

噶當佛塔類有:

155、諾布絨波贈給本人的噶當佛塔,無塔簷水槽,高13寸;

156、噶當佛塔,高6.7寸;

157、噶當佛塔,高6.2寸;

158、噶當佛塔,高5.9寸;

159、噶當佛塔,高4寸;

160、噶當佛塔,高4.4寸;

161、噶當佛塔,無塔簷水槽,高2.8寸;

鍍金類佛像有:

162、釋迦牟尼十二歲等身金像,高 9.9寸;

163、喜金剛金像,高7.4寸;

164、十六羅漢之多聞天金像,高6寸;

165、蔣陽欽哲旺波金像,高6.5寸;

166、八大近隨佛之一尊金像,高4.3寸;

167、八思巴金像,高4.8寸;

168、度母金像,高5寸;

169、無量光佛金像,高4.5寸;

170、度母金像,高4.7寸;

171、傑尊扎巴堅贊金像,高4.5寸;

172、燃燈佛金像,高4.5寸;

173、根嘎寧波金像,高4.5寸;

174、釋迦牟尼金像,高3.8寸;

175、薩迦班智達金像,高4.5寸;

176、白色如意寶瑪哈嘎拉金像,高5.1寸;

177、長壽密集金像,高4.5寸;

178、釋迦牟尼金像,高3.8寸;

179、阿闍梨索南澤摩金像,高 4.5寸;

180、觀世音金像,高3寸;

181、釋迦牟尼金像,高4.5寸;

182、蔣陽欽哲旺波金像,高2.9寸;

183、瑜伽士裝束的上師金像,高2.8寸;

184、上師金像,高 3.5寸;

185、蓮華生大士金像,高5.2寸;

186、十六羅漢之一尊金像,高6寸;

187、釋迦能仁王金像,高4.3寸;

188、十一面觀音金像,高5.1寸;

鐘銅類佛像有:

189、無量壽佛鐘銅像,高4.5寸;

190、八大近隨佛之一尊鐘銅像,高3.5寸;

191、觀世音鐘銅像,高2.5寸;

192、釋迦牟尼鐘銅像,高2.2寸;

193、度母鐘銅像,高3.9寸;

194、釋迦牟尼鐘銅像,高2.2寸;

195、釋迦牟尼鐘銅像,高3.9寸;

196、大堪布巴登秋祥像,高2.5寸;

197、無量光佛鐘銅像,高2.5寸;

198、那若空行母金像,高6.5寸;

檀香木佛像有:

199、紅檀木上師像,高5.3寸;

200、紅檀木十一面觀音像,高5.1寸;

201、紅檀木吉祥天女欲界母,高5.2寸;

202、紅檀木戰神聖母像,高4.2寸;

203、紅檀木觀音像,高3.4寸;

204、紅檀木文殊像,高3.4 寸;

205、紅檀木金剛手像,高3.4寸;

206、大堪布索南巴登像,紅檀木質地,高 3寸;

207、白檀木普明四明妃之度母佛像,高2.4寸;

208、欽饒紮巴老師臨終時,贈給本人的俄爾巴大師根嘎絨波像,藥泥塑造,帶有包裝寶盒,以及薩迦法王親自用藥泥塑造的寶帳瑪哈嘎拉、四面瑪哈嘎拉和天母,連同寶盒;

209、西座上師昂旺南嘉修持所依瑪哈嘎拉金像,高8.2寸;

210、紅檀木十一面觀音像,高6寸;

211、釋迦法輪金像,高7寸,係班達村布.扎西朗加送給本人;

212、格薩爾.多吉澤嘉金像,高5寸,由喜格.澤旺扎西送給本人。

另有象徵如來佛語的經卷佛祖宣說的無垢妙法《賢劫經》一卷。

代表佛意的所依有以上歸列在響銅類佛像裡的佛塔,以及守夏堪布所用一副上好的漢式大型金剛杵、佛鈴,時輪金剛法舞的領舞師所用一副漢式九股佛鈴。

象徵如來功德之所依:

有打木棍一根,來自金靈塔瞻洲莊嚴之福祿寶櫃;

大型鈸一副,號稱『梵音龍嘯』;

小型鈸一副,原珍藏在金剛持佛殿;

鑲九眼珠的海螺一對,銅鑼一副,白螺一對;

象徵如來事業之所依有:

有薩迦赤欽法王.昂旺根嘎泰秋巴壩.晨萊桑培旺格嘉波、頂果欽哲.饒薩達瓦、金剛持蔣陽秋吉洛珠轉世仁波切等三位尊者反復開光加持過的事業部本尊大吉祥金剛少年壇城,曾從印度迎請入藏;

供修法會時,阿闍梨上師的用具狗臉面具一副,壇城金剛橛一副,擺放於阿閣梨面前的配有五色彩帶的五姓金剛杵五副,四大天王唐卡四幅,東座上師更頓嘉措用過的銀制大型供新盤一隻;

壽瓶紋無晴九眼珠一顆、花斑九眼珠一顆、青金石兩顆、琥珀一小顆、八角晶石一顆;

銅橛子一根,橛身有密咒文字,這些物件均屬於正殿中的特殊護法百澤兄妹的所依物,都沒有受到絲毫損傷;

寶箱一口,箱面鑲有水晶,原放置於俄爾巴大堪布寶座上,用來收藏的一切金剛護法之主尊寶帳瑪哈嘎拉為主的上師、本尊、護法、財神等身所依;

金銀打造的開眼棒一根,開光三所依和佛像開眼時的所需物;

銅鏡一面,鏡面有緣起咒文字,用以加持供養用的麥子;

貴重所依有:

背帶佛祖像之頂髻;俄爾巴派大堪布金剛持彭德.巴登秋祥的全副顱骨;

原供奉在瞻洲莊嚴靈塔的內所依有:

至尊上師蔣陽欽哲旺波用過的蓮花帽一頂、坎肩一件;

埃旺塔澤堪布金剛持南覺.蔣巴絨波用過的批單一件;

大堪布金剛持昂旺桑丹洛珠用過的薩迦帽一頂、祖衣一件;

尼康.昂旺多傑贈給本人的一件天人導師十四世遍智嘉瓦仁波切用過的上座半月披風;

蔣陽堅贊仁波切用過的圍腰一條;

來自各種靈塔內藏的先賢上師之法衣十二件、法帽七頂、祖衣兩件、七衣九件、肩帔兩件、批單兩件;

原供奉在金靈塔瞻洲莊嚴之財神寶庫中的鑲鐵馬鞍一副、鎧甲鱗片一匹,裝置財神法輪所用的大型優質鐘銅鍋一口。

供器類,柱面幡有:

優質漢地金絲緞柱面幡一條,巴嚓.查仁所供印度金絲緞柱面幡一條,大堪布金剛持昂旺桑登洛珠所賜藍花色及紅花色漢地金絲緞柱面幡各一條,德格土司公主玉珍所供遊蓮鳳舞圖案的黃色綢緞柱面幡一條,遊蓮鳳舞圖案的紅花色上等綢緞的柱面幡一條,金瓶游龍圖案的紅黃色上等綢緞的柱面幡一條,先賢法衣改制的黃緞柱面幡兩條,紫紅色銅錢花圖案的上等綢緞柱面幡一條,金幣圖案的上等黃素緞的柱面幡一條,紅素緞柱面幡一條;

紫紅色上等綢緞制堆繡唐卡一幅,原用以在興教法會上供奉;

銅錢花紋與金龍圖案的黃色法座背幔一條,有銅錢花紋的藍色綢緞香囊一對,上等紅花緞面刺繡的門內上簾一幅;

七支供杯類,有:

大型雙層七支供杯三套,響銅質地的大型供水杯六個,綠銅質地的大型供水杯六個,響銅質地的大型供水杯十四個, 響銅質中型供水杯七個,被稱為『牛眼』的大型供水杯二十一個,另有不成套的七個『牛眼』供水杯,響銅質大型供水杯一個、中型兩個,

小型螺器一個,金剛橛舞僧坐墊兩根藏毯席墊,藍花色上等綢緞的王妃無袖長袍一件,上等金絲緞白色飛幡一條。

前期已供奉在智普佛殿的有:

救八難度母唐卡一幅;上等黃色綢緞柱面幡一條,幡面有不動佛圖像;三角鱗片式柱面幡兩條;唐傑佛殿重建後的開光典禮上,有響銅質鑲銀度母佛像一尊,高6寸;釋迦牟尼及十六羅漢唐卡一幅;無量壽佛千佛圖全繪唐卡兩幅;白度母千佛圖全繪唐卡一幅;八相蓮師唐卡之蓮花王唐卡一幅,曾由措恩府出資新繪;

新建的有:

唐傑佛殿的主要所依泥塑的唐東傑布大師像及頭頂氆氌華蓋一副,佛龕前供奉的雙層小型七支供杯三套;

財神櫃中供有高6寸的響銅質觀音像一尊、神奇的馬角一隻,以及被稱為『大鵬』的優質大鐃一副,被稱為『巨馬』的優質大鈸一副,拉瑟.澤旺登頓所賜作為金剛舞法會用具的優質大鐃一副,欽哲旺波大師所賜被稱為『欽鐃』的優質大鐃一副,中型鐃兩副,一副鈸,銅鑼一副,先世澤嘉託付給我的響銅質釋迦摩尼佛像,有蓮座靠背,高4.5寸;響銅質俄爾巴金剛持大師像,高4.5寸;響銅質香巴拉法王天自在像,有蓮座靠背,高4.5寸;噶當佛塔,高5.2寸;不動佛金像,高4.5寸;白相瑪哈嘎拉金像,高4.5寸;普明根本本尊之斑斕金剛金像,高3.8寸;原倫珠頂道場常用的長號一對等。

以上共計唐卡103幅,壇城圖129幅,響銅質佛像162尊,金佛像 35尊,檀木佛像10尊,藥泥佛像1尊,鐘銅佛像8尊,面具4副,金剛橛7根,噶當佛塔8尊,先賢上師法帽、法衣類41件,柱面幡18條,鐃7副,鈸2副,大小七支供杯 99只,銅鑼2副,白螺1對。

我懷著『興教眾利樂、增眾生福德』直至無量劫的願望所供奉之諸所依,願請莫致丟失、虛費與損傷,每年進行清點,完善收藏管理。

復頌:

熙日貝雜隱度

諸佛智慧總集文殊師     現身無量三根本總體

秋吉洛珠真實金剛持     直至菩提三門敬頂禮

等數四大洲與四小洲     無量刹塵日月光普照

天龍人間財富遍盛滿     自他三門善根同供養

眾生可憐無始時以來     三毒為因所積諸墮罪

共與無邊眾生之罪業     自性無緣如幻狀懺悔

具德上師秋吉洛珠尊     諸多生世惟行教眾事

其業若成粉塵之形體     盛器為天仍小吾隨喜

一語契合眾生之根器     種種動靜情器諸音聲

廣轉共與不共盛法輪     吾以三門恭敬作祈禱

色身如日光明照世間     輪回未有空盡不涅磐

利樂蓮花具喜歡喜宴     願成垂賜安住之善緣

持緣廣大善資之劇毒     無緣幻化遍皆作破除

含識眾生幻佛至菩提     依如普賢行願皆回向

文殊上師慈悲作為因     宿世所積萬福作為緣

根識圓滿幸得暇滿身     吾我未作勤苦三所依

得手無數持願為薩俄     教業興盛任運得成就

所供一切依與所依物     供雲等皆願住至有盡

復有見聞思觸一切眾     菩提妙心不衰總增上

行持菩提勝行意樂行     祈願輪迴惡趣得斷除

無生法身無有變化自然天成成恆常

無滅報身完善圓滿妙具五定成恆常

種種化現化身眾生續前無斷成恆常

真諦之常吉祥妙善光明願常佑眾生

如是,藏曆第十六甲子戊辰年神變月(正月)初一太陽會軫宿之吉祥時日, 持白埡活佛名者白瑪旺秋嘉波所祈願,願於一切方所時日,享受妙善真諦之恆常!薩瓦達素謝日約巴文度。」

就此《登記簿》,體現了這位自在瑜伽士的偉大事蹟。他為整個佛教,特別是為雪域人的榮光和文化的保護方面,作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這裡作為滋養信心的甘露,僅略寫其中一二。

4. 依上師教誨弘傳佛法

沉溺五百猛烈諸苦痛  身心疲憊虛弱難翹首

如隱佛法群隙眾生前  垂賜傳承復活之甘露

雪域福德江河乾枯時  持法金魚去往寂靜地

此降灌頂傳承竅決雨  二法之海不盡右旋繞

秋吉洛珠大師如何對此尊賦予巨大的慈愛,相關傳言很多。宗薩寺管家扎西南加曾對十六世大寶法王的管家楚晨南加聊到:傳授菩提心戒時,白埡仁波切遲到了一會兒,飲哲金剛持就此重新傳授,並說:「白埡活佛將來是要為滿堂的僧人傳授的,所以不可有欠缺。」這也體現大師遠見未來的先知修證。傳授《大寶伏藏》時,欽哲金剛持把灌頂用的寶瓶交到白埡仁波切手中,以示一切緣起走上正道。欽哲金剛持傳授任何法門,都會告誡白坯仁波切:「這個甚深道法,您不但自己要實修,還要弘傳給他人,以此行持廣大的自他利業啊。」金剛持仁波切還經常說:「我已經把傳承之法,很好地交給了白埡活佛。」言語間流露出極大的關愛和欣慰。

蓮華生大士的替身頂果欽哲法王,也曾把戴在自己頭上熱氣未散的持明總法帽,親自戴在了自在瑜伽士白埡仁波切的頭上,說:「您要盡力弘傳自己所擁有的具有清淨傳承和加持的妙法寶庫,至少每年要傳法十五天。」白埡仁波切自在於大海般廣大的教證功德,他也正如賢成上師們教導的那樣,運轉著無數成熟與解脫的法輪,著培育傳承教法的眾多弟子:

在宗薩寺為兩百多名弟子,先後兩次傳授了《俄爾巴派七壇城灌頂》;在新龍的日坤寺,為五百多名弟子傳授了《道果教學釋》灌頂和經傳,《那若空行加持》與甚深教導七日,《空行手冊》經傳,先後兩次傳授薩迦派《金剛橛上部懷業與下部誅業隨許法》,蔣陽欽哲旺波近傳法《金剛橛根本續注疏.大吉祥歡喜言教.蔣袞康竹教授》經傳;在玉隆拉嘉寺,為三百多名弟子傳授了《道果教學釋》、《那若空行加持及手冊》經傳,俄派七大壇城灌頂兩次等;在印度德里的涅丹寺,為三百多名弟子,傳授了《大寶伏藏》全部灌頂、教授和經傳;又在宗薩寺為一百六十多名弟子,傳授了《竅訣藏》灌頂和經傳;於2004年8月6日開始至11月21日,在宗薩寺,為堪布白瑪當秋仁波切、堪布彭措南嘉等一百六十多名重要弟子,傳授了《大寶伏藏》灌頂、教授;遵照頂果欽哲仁波切旨意,為宗薩欽哲轉世仁波切獻法《道果教學釋》灌頂、經傳,《欽哲文集》、《成就法總集》經傳;為頂果仁波切、協慶然江和曉帝.楚西等上師,獻法《覺囊派傳承之時輪金剛》。

總之,順應求法者各自的心願,仁波切宣說了藏傳佛教各大教派的無量法門。尤其在藏曆戊寅年7月15日,契合察巴金剛持大師紀念日,在更慶寺倫珠定大道場的如意見解脫佛殿,為堪布、活佛和師僧等七百多名弟子,傳授《道果教學釋》全部灌頂和經傳,還有以《薩迦派十三金法》為主,無量本尊的成就法《成就法總集》、《成就法百品》、《成就法海集》、《納唐百品》、《不動九尊》、《無垢二法》等大灌頂;另外於2009年,在更慶寺倫珠定,為三、五百名弟子,再次傳授《竅決藏》全部灌頂和經傳,《白度母隨許及教授》、等。

在更慶寺,仁波切先後在不同的時間,傳授了廣大精深的法門,大開法門,轉無邊法輪。在繞丹寺,為三百多名弟子,傳授《道果教學釋》;在傳承噶讓噶舉教法的玉樹當噶德欽倫珠寺,為噶舉金鬘之度摩法王為首的上師、活佛等近兩千名僧人,傳授《大寶伏藏》及《竅訣藏》全部灌頂和教授;在木雅的塔公寺,為木雅仁波切秋吉堅贊、噶喜活佛等,傳授《竅訣藏》一遍;在木雅噶喜寺,為了堪布澤丹仁波切、噶喜活佛等,傳授薩迦傳承的《金剛橛》大灌頂,為期三日,結束時還傳授了《金剛橛食子灌頂》等;在玉樹噶瑪岡倉派寺院香古道場,為阿卓仁波切等,傳授全套《成就法總集》等各種法門;另外,《那若空行手冊》及其加持、教授、經傳,《喜金剛因道灌頂》、《四常修法》、《普明金剛》、《長壽馬頭雙修》、《欽哲受旨法類》、《俄派七大壇城灌頂》等,月法、周法不計其數。

此尊弘傳佛法的事業不僅局限於藏地,還先後多次赴印度和尼泊爾朝聖,同時也多次到達不丹、新加坡、臺灣、香港等地,也曾前往法國、美國、英國、加拿大和馬來西亞,傳授了許多各教派法門,使具信者和學修者如意滿願。

總之, 在庚寅年之前,仁波切一共傳授了《道果教學釋》四次、《道果會眾釋》一次、 《大寶伏藏》三次、《竅訣藏》五次、《成就法總集》三次、《空行手冊》灌頂、經傳、教授三次等等。

1986年,班禪額爾德尼.秋吉堅贊,前往康區,視察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藏昌都地區、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白埡仁波切在甘孜縣拜見班禪大師,自此擔任他的秘書,記錄每日行程。一直陪同班禪大師回到北京東總布胡同的寓所長壽喜苑。

大師對白埡仁波切表示滿意。白埡仁波切從依大師求得《大威德十三尊》大灌頂兩遍、《無量壽佛一尊一瓶》等許多遍長壽灌頂,結下殊勝法緣。

在德格期間,雖然白埡仁波切只有一處簡陋的住處,大師卻非常歡喜地在那裡用餐,停留了很長時間,因此白埡仁波切有機會與大師及其上師嘉雅仁波切全體眷屬,合影留戀等,得到了令他喜出望外的恩惠。

1988年,建立藏傳佛教高級佛學院初期,班禪大師賦予白埡仁波切教授名位,要求編寫薩迦派教科書。此後,尊者受聖噶仁波切土丹尼瑪和扎西主任之請,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大藏經對勘局,從事《丹珠爾》電子出版相關工作,久居成都,期間收集和出版了大量的稀有經典,對佛教貢獻巨大。

此尊著作有《薩迦宗論》,以及三根本火供、超度儀軌、煙供儀軌、書文後記、長壽祈願文,迅速降世願文等等。

文殊嬉戲人身之上師  菩提普賢自在祈願曰

金剛妙舌賜讚真諦義  明現偉大事蹟清明鏡

5. 被認定為八邦寺宛竹活佛轉世

自在瑜伽士白埡仁波切,同時亦被認定為噶舉派八邦寺宛竹活佛轉世。《岡倉歷史》記載:

八邦寺第一世宛竹,法號「宛.桑培」,是一位為了弘傳實修傳承教法,乘願而來的活佛,他的轉世與龍薩寧波大師本人的授記吻合。龍薩寧波大師是掘藏大師熱納林巴獲證果究竟之化身。熱納林巴則是龍卓譯師根秋君涅之轉世。

宛.桑培從依自己的叔父遍智大司徒仁波切、噶陀仁真欽波──持明澤旺諾布等諸多上師,成為博學多聞、戒律清淨又獲證成就的自在者。他繼承司徒仁波切的弘法事業,成為實修教法的推動者。可惜於22歲,早年圓寂。

第二世宛竹.旺格多吉,係雲南南詔國沐天王王子,被遍智司徒仁波切認定為宛.桑培轉世。司徒仁波切69歲時,把宛.桑培從南詔迎請到八邦寺。他從依司徒仁波切、貝譯師澤旺根恰等許多善知識達到賢者的三相功德,成為遍智嘉瓦.江巴嘉措的重要心傳弟子,先後修誦白文殊和金剛薩埵心咒各上億遍。

他雖從未對藏醫學進行過專門學習,然而以其廣大的智慧,精通了藏醫學絕大部分醫技,配製出著名藥方,被稱為「德格大黑丸」。

他還新建了八邦寺下部禪院桑登秋林佛殿和內部供依和設施。迎請了屬於衛藏的阿里.祥秋沃大師密意依止物的三重牟尼佛像、城府牟尼等許多佛像,由印度龍樹大師親自用菩提樹雕刻而成的佛塔,新造了雙運傳承次第唐卡等。這些佛物在下部多康,是無可相比的三所依。此尊不僅對八邦寺,乃至對整個噶舉派作出了巨大貢獻。圓滿完成三輪教法之事業後,顯示了圓寂。

第三世宛竹.噶瑪竹舉,丹珍晨萊,是一位得蓮華生大士授記的大德。其降生在拉薩噶丹頗章的內閣夏饒官府人家。被大司徒白瑪寧協,認定為宛竹.旺格多吉轉世,並扶位獅子寶座,賦予廣大祝福大司徒白瑪寧協被三世遍智白瑪桑巴瓦即蓮華生大士讚美為蓮師繼承人,是一位博學、淨律、獲證成就的賢士。

此尊從依司徒仁波切、貢珠.雲丹嘉措、白瑪沃薩.多昂林巴、大堪布達瓦絨波等許多上師,成為博學而證悟的上師。在八邦寺創立了講學經典的制度和律部守夏的法會,廣弘三輪事業。

培養的弟子有司徒.白瑪根桑、秋吉.德欽林巴等。此尊以賢者九德,為救法和眾生創造無限利業,最後在鄧科的澤塘地方圓寂。

第四世宛竹.涅賽宛竹仁波切,此尊降生為涅囊巴沃.珠勞晨瓦仁波切後嗣與法子。被大寶法王泰秋多吉認定為上一世宛竹仁波切轉世,幼年時就被迎請到八邦寺,先後從依十四世大寶法王、司徒.白瑪根桑、菩提上師扎西沃色、多昂林巴、巴沃仁波切、貢珠.雲丹嘉措等許多充滿智慧和獲證成就的高僧,廣學顯密教法及文化。此後,前往衛藏涅囊地方的嘉瓦山林,修持傳承教法之覺證了續,並接替父親的法座,未返回八邦寺而圓寂。

第五世宛竹,即至尊怙主索南旺波,也叫白埡活佛奇美多傑。八邦寺金剛阿闍梨耶喜君涅等老一輩上師們說,噶陀寺堪布昂旺巴絨,或稱堪布昂噶仁波切(編注:堪布昂旺巴桑;堪欽阿嘎;阿格旺波尊者),曾賜有一封諭書說:「老朽我雖無先知智慧,但在夢境明相中,感知奇美多傑就是實修傳承教法之命柱宛竹仁波切的化身。願如是明鑒。」

白埡仁波切聞思修習了藏傳佛教八大實修傳承的灌頂、經傳和竅訣,並在普賢大樂洲禪林,進行過長時間的閉關修持,堅定了兩種菩提心,尤其是對各宗派法門生起巨大的淨心和恭敬心。就像大家廣為讚美的那樣,如今很難有人擁有比此尊更多的顯密、經藏和新舊密法的灌頂與經傳,因此在今教法餘燼複燃的時候,成為佛陀教法的光明皓月。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