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介紹
最新法訊
特別資訊
最新開示
學術研討
發心籌贊
首頁
 

 

   
Kathog Rigzin Chenpo Dharma Association 噶陀仁珍千寶總網 版權所有
總會:台北市汐止東勢街201巷307號
/ TEL:(02)2691-3004
中區閉關中心:妙乘法苑 / TEL:(04)2563-0771•大里華嚴精舍/TEL:(04)2481-1529
南區:TEL:(07)555-3249

 

具信具緣佛子與仁珍千寶仁波切之問答語錄





 

【面對惡念之鑰】仁珍千寶仁波切開示於吉美寺(2011.3.29)

問:如何能不起惡念?若於佛堂殺死螞蟻等眾生,應如何?

答:想要每一念都無惡念,是沒辦法的!每一念要成為善念,要自己精進努力,任何一位上師都無法強將見解灌到每個人心中,如釋迦牟尼佛提過:「我不會用水去淨化別人的罪業,也無法以手去分開你的痛苦,我能做的是給你佛法正確的觀念,你能延續、學習及實習,將來會獲得正覺位。」

不起惡念非常困難的,若說可以,是太看得起自己了,我們活在娑婆而非極樂世界,娑婆世界中有痛苦、難過、分別念是正常的,座與座間無分別是什麼樣的階段呢? 已達初地菩薩的階段,就算如此也仍具微細的分別念。

“座”為正在上座修法的期間,“座間”為結束功課、行如吃飯、盥洗、灑掃等日常生活的階段,此時初學階段的你,心念是初學的階段是沒辦法不起惡念。

但起惡念的時候,怎麼辦?有很多種方式,能對當下所起煩惱徹底的了解、淨化,後面的煩惱就不容易生起。

在聽聞佛經的短暫時間內可能不起惡念,耳根亦暫時清淨。念頭生起時,認識生起的對象、強烈的對治即思考生起的因及果,果是下地獄,單只想下地獄的功效不大,感受下地獄的痛苦,瞋恨心自然會降下。

再發菩提心 - 具嗔恨心、具煩惱的眾生,雖然不喜歡現在、未來面臨的痛苦,但在業力的牽引不自覺的作惡業,了知這是過去的因緣,現在要歡喜的還清欠債,對所犯罪業的當事者發起慈悲心,希望他脫離地獄的苦海等, 發菩提心的當下,心暫時自然清淨,五分鐘生起菩提心,半小時內的記憶猶存,無形中會將你的心拉回不起煩惱。

每天早上一起床,提醒自己不要起嗔恨心,想一想嗔恨心的因、瞋恨心的果、容易讓自己起煩惱的人事物等想一遍,再想想對治的方法,五分鐘或十分鐘,這是每天首要做的功課。如此,今天真的面臨境況、敵人,心裡早已準備的緣故,不容易生起煩惱或惡念。

一般口中說發心、發心,最重要是真實打從心裡發起菩提心,空口言談是無用處,背誦諸多經文,起煩惱時卻一個也用不上,直如學功夫的人雖然備齊各式武器,但敵人真實現前,卻無一可用、經不起考驗,如此具備很多財產或玩具雖好卻無用處。

同樣佛教徒聽聞眾多理論、教法,遇到生死的關鍵或境界,最需要的是實修的功力,實實在在體驗、覺受是最有用的。真實的體驗就知道了,從今天開始就試看看。

真實如此,感謝諸佛菩薩給予加持,如阿底峽尊者、蓮花生大士等所提依照次第學習佛法及練習,以成就者寶貴的修習經驗淨化自己的煩惱,就是口訣。

相續中不起煩惱是沒辦法,就算能短暫控制一個人的心、也無法恆續一輩子。住在山上,動與不動間,會有一些殺生,但不是起瞋恨心而殺,有罪業但不嚴重,這裡是三寶所在場所,多多懺悔,每天放誦佛號或多多念誦阿彌陀佛佛號、普賢王如來咒語或不動佛咒語及迴向這些有緣為善妙。

 

【歡喜修行】仁珍千寶仁波切開示於台北市頻陀學苑(2011.4.30)

問: 雖然每天都給自己設定功課,但有時實在太忙碌了無法作到,怎麼樣才是如法?也 不會造成自己的壓力。

答: 對所定的功課需要彈性,沒有時間就做少一點,有時間就多作,覺得做、不做都可以,有這樣的想法,人會越來越懶,最後不想作、逐漸遠離佛法。念誦咒語多少遍,是種自我的約束、是種誓言。

 

問:一般人會自己設定今天要念多少遍咒語,這種是必須的嗎?若沒達到既定的數目,不管多晚都要補回嗎?

答: 你可以自己誓願: 有時間時唸三百或千遍,沒時間則念七或二十一遍以維持不斷,如此當天不足的數目不用刻意補,也不會成為壓力,念佛或修持,從開始到結束,最重要是法喜充滿、以歡喜心為之。

 

【法行之鑰於心】仁珍千寶仁波切開示於台北市頻陀學苑(2011.4.30)

問: 自己很喜歡聽聞佛經,是否這樣就足夠了?

答:聽聞佛經很好,而聞思修是不可缺少。不論如何,最重要是心在法上。參加很多佛法的活動雖然重要,但不可以成為自己的壓力,我們最後成佛的是心、不是外在的身,死亡後身體最終化為灰塵不會成佛。所謂善業及惡業帶到下一輩子,誰帶去呢?是意識、心念,因此心在法上最重要。

問: 聽聞佛經也能於第七意識內轉化心念嗎?

答: 聽聞佛法的時間內,耳根清淨,不會受到其他的污染,意識的污染減少,這是聞法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心念。

一般說出家,有形相的出家、了義或真實的出家。形相的出家為接受出家戒穿上法衣能成三寶的代表,不論持戒清不清淨否? 真實出家,一定要以對三界輪迴的出離心(想要脫離生死輪迴、証得佛果的心)為基礎,這種心是出家人的根本。修行人也有多種分法,外相的修行、內心的修行等。

在佛堂內供奉佛或菩薩的行為,屬形相的學佛,對無法真實學習佛法的人來說,看到佛像生起信心,意識內種下佛的種子、是種下善根。視這些佛像為真實佛時,獲得佛的加持。

供奉外在佛相的目的,為一看見佛相記得佛所說之法語、為了提醒自己記住佛語及紀念佛陀,而最終自己如佛般成佛。佛經內提到每位眾生都有佛性,心清淨即與佛無二別,這是佛陀講經說法的目的,是佛的希望、眾生解脫的目標。真實的佛相在心內,常常憶念佛陀,最終與佛無二。

 

【獲得灌頂之鑰於菩提心】仁珍千寶仁波切 開示於法國阿音佛學會

問:假如我對您的開示理解正確的話,似乎修持菩提心是所有修行中最重要的,這樣說來我們是不是不需要到處跑金剛乘 (Vajrayana)的灌頂?不知這樣的理解是否正確?

答:皈依和發菩提心是弟子在領受金剛乘灌頂前的必要條件。假如你沒有發菩提心,無法真正地獲得灌頂,你的理解完全正確。但在沒有發菩提心的情況下,還是可以接受灌頂的,如可以依你所祈接受多次長壽灌頂,但這些僅止於加持的功能。

關於特定的護法灌頂,如果你已受過本尊灌頂,可以領受其他一、兩個本尊,但實在沒必要去收集不同的本尊灌頂,因為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修心才是重點,你是對的。

然而接受灌頂還是可以有很多好處的,特別是第四灌 — 詞意灌頂 (tshig dhang)。但是要小心,很多的灌頂是要守戒的,有些戒律也不容易遵守。

 


【灌頂意義略述仁珍千寶仁波切開示於台北市頻陀學苑(2011.5.16)

問: 密乘內常有灌頂,請問其意義是什麼? 若接受灌頂後,回去沒有修持,這樣好嗎?

答: 灌頂的意義可以說很簡單、也很複雜,阿底峽尊者說:「灌頂具十一種意義、功德。」簡略契要而說:

一、為懺悔的作用,灌頂前一定先有懺悔儀式,對種種身口意根本及支分曾違犯 的罪業先行懺悔清淨。

二、為得戒,對未受過戒者而言是受戒的儀式,包括皈依、發心、小乘的別解脫戒(居士戒、出家戒)、大乘的菩薩戒及密乘戒;也是誦戒的儀軌,對所違犯的具補戒、恢復戒體的作用。

別解脫戒戒體能不能恢復,有多種說法,此暫不說,但對菩薩戒及密乘戒,若以懺悔心及再次受戒的心即能恢復,因此具補戒作用。

對已受過灌頂、曾受過戒律者來說,接受一千個及一個灌頂共通戒律部分相同,但個別本尊特有的戒律不同。

三、為具除障的作用。具信者接受灌頂的當下,能消除身及心的障礙。

四、為加持的作用。上師修持一法門、啟開壇城、念誦咒語,以受灌者對諸佛菩薩具信心,上師、傳承祖師、諸佛菩薩的願力及咒力,灌頂時所用法器(為緣起物)的力量、禪定力量等,獲得加持及祝福。

五、為授權,上師允許從今天起可以修持這個法門,自己也很歡喜的接受成為日課而修持。

但亦非所有法門接受過灌頂後一定要每日修持,能以修持一金剛薩埵法門代替所有曾受過灌頂的法門,每日持續不斷念誦二十一遍、一百零八遍亦可。但對一些特別的灌頂、自己有特別發願的法門,如接受文殊菩薩內外密不共的灌頂後,自己發願每天不間斷修持多少遍,這種特別灌頂及發願的就不能中斷,每天一定要做。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