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hog Rigzin Chenpo Dharma Association 噶陀仁珍千寶總網 版權所有 總會:台北市汐止東勢街201巷307號 / TEL:(02)2691-3004 中區閉關中心:妙乘法苑 / TEL:(04)2563-0771•大里華嚴精舍/TEL:(04)2481-1529 南區:TEL:(07)555-3249 |
致具信有緣金剛弟子!佛門不幸,大德逝世! 尊貴的多傑札法主 第八世(圖登開尊拉松汪丘貝兒商波)丘商仁波切2009年8月26日宣布自願放棄世俗治療,只願安靜修持。28日下午3點多自醫院返抵妙乘法苑,於2009年8月31日早上7時30分,於台灣省台中縣神岡鄉妙乘法苑安祥入於光明禪定。 謹遵仁波切遺訓,諸弟子若欲為其行善業,請多修持普巴金剛或金剛薩埵法門。 |
蔣德傳承,〝蔣〞之意為〝北〞,〝德〞之意為寶藏,〝蔣德〞整體之意即為北方的伏藏法、北岩傳。 多傑札,〝多傑〞為金剛,〝札〞為岩山,多傑札母寺建立於金剛岩山腳下而名之,如薩迦位於白土而名薩迦。 丘商仁波切為藏傳佛教寧瑪巴六大派中蔣德傳承˙多傑札寺主要轉世活佛之一,歷史上多傑札˙仁增千穆為多傑札傳承的法王,丘商仁波切位居其次,兩位為歷代多傑札傳承相互補位的教主。達賴喇嘛五世所著《上師與官員位階定論》書內提到:多傑札˙仁增千穆為寧瑪巴教傳內屬位第一之領袖。 無論寧瑪巴的遠傳或近傳都分為衛藏和康區傳規兩種,衛藏指為多傑札寺和敏珠林傳規,康區指為噶陀巴傳規。 以現今多傑札傳承內,就世俗地位及佛法的修持而言,總教主為多傑札˙仁增千穆,丘商仁波切為第二順位教主。 當今多傑札教主為多傑札˙仁增千穆,居住於拉薩,為多傑札母寺及康定金剛寺為主的所有多傑札傳承的大小寺廟的教主,十四世達賴喇嘛首次拜訪北京時,仁增千穆亦以藏傳寧瑪巴領袖身份與會,現世的丘商的仁波切即行輔佐、視察衛藏和康區諸多寧瑪巴寺院。 丘商仁波切謙虛為懷,安居於錫金山區,少與外界接觸及公開傳法,對多傑札派而言,極為稀少、完整的灌頂、口訣、實修傳承寶藏的擁有者唯仁波切一人。 近代學者席欽翁珠仁波切說:「西藏上、中、下北岩傳的法門融合為一,〝視傳〞、耳傳、晉封傳一切俱足者,唯丘商仁波切。」 視傳為朵瑪及壇城的製作、各種手印及法器、金剛歌舞等,上師親自示範、弟子親眼目睹且熟練為止。 耳傳為如一般教法的口傳、唱頌及各種儀軌的唸頌方法等屬之。 晉封傳,上師將一切灌頂和口傳等法門傳授,受者成為法門的持有者名之。 次、歷代丘商仁波切轉世略覽 釋迦牟尼佛時代,轉輪王所騎六牙大象,生前常隨王聽聞佛法,死後投生為一吃素的修行者,圓寂後投生為蓮師二十五弟子之一毘盧遮那的傑出的弟子名為尤乍寧波。 後轉世為【第一世的卻傑杜卻惹巴】,在耶龍謝札修行,建立了丘商德千蔣巴林的閉關中心。 【第二世為昆商滇金】,出生於章龍,進入多傑札佛寺院學習「蔣德」-北方岩傳法(敏珠林為南方岩傳法),從那時起多傑札寺院丘商寺院如母子一般密切,相互扶持照顧。 【第三世為昆商嘉措】,是多傑札寺貝瑪聽列的弟子,從此,丘商寺的住持上師和多傑札寺的住持上師互為師徒。 【第四世為貢噶商波】、【第五世為昆商南卡龍揚】被瑞貞堪松實倫所認證,學成後成為多傑札寺的主要住持。 【第六世為貢嘎仁親】,出生於蔣杰卡達嘉措,只活到十八歲(圓滿了上一世原該活一百歲,未完成的壽命)。 【第七世為吉美洛頓】。 現今【第八世給巴?登拉松開尊汪秋貝兒商波】仁波切,出生於藏南沙地卻羌親。兩歲時,西藏攝政王熱振仁波切於禪定中認證了仁波切,其時藏區的大活佛均由攝政王認証,包含現今十四達賴喇嘛及九世蒙古法王哲布尊丹巴皆由其認証。在西藏政府認可下,於多傑札寺為仁波切舉辦坐床大典,為名正言順多傑札傳承第二順位教主。 五歲時,上一世侍者?登列竹負責護送仁波切到多傑札寺,追隨西藏政府及多傑札寺特派的親教師惹傑商波和多增德千曲真學習念誦、寫字。 從西康果查堪布處,接受北方岩傳的灌頂、口傳。 從西康多美杰活涅曩巴列寺仁波切謝竹嘉稱座下,學習經教、密續的內容,並接受北方傳承灌頂、口傳等法教五年。 一九八一年到印度,留住在錫金-尊貴的貢羌仁波切的寺院,保存並宏揚蔣德傳承法教於世界。 |
多札丘商活佛遺囑 |
多札丘商祖古對所有法友、徒眾、親屬宣布: 本身命終期,所有後事已囑託噶陀仁珍千寶、貢蔣鄔金喇嘛、央堅(湯豔翎)女士三位,因此無任何未完成之心願。 一、屬於我的一切物質均已妥善的供養、佈施。剩餘未指定之經典由貢蔣仁波切處理。 二、對我具信心者,欲為我作任何善業,告訴他們多唸金剛薩埵及普巴金剛咒語。 三、遺體簡便火化。 四、骨灰送到(藏地)內能寺淨化,部份灑於印藏各聖地。 五、骨灰淨化圓滿後,靈塔依多傑札法王仁真千莫之指示,此事已交待噶陀仁珍千寶活佛。 六、轉世認定依多傑札仁真千莫之意決定。 最後祈願:與我結過法緣的所有眾生與上師大吉祥童子(普巴金剛)主眷無二別證得菩提。 立囑者: 多傑札 丘商祖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