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宗簡史
導師簡介
法脈簡介
本會簡介
分會簡介
教徽簡介
教旗簡介
教規簡介
組織介紹
回首頁
   
Kathog Rigzin Chenpo Dharma Association 噶陀仁珍千寶總網 版權所有
總會:台北市汐止東勢街201巷307號
/ TEL:(02)2691-3004
中區閉關中心:妙乘法苑 / TEL:(04)2563-0771•大里華嚴精舍/TEL:(04)2481-1529
南區:TEL:(07)555-3249
本會簡介
噶陀仁珍千寶學會及傳承簡介

噶陀仁珍千寶佛學會為維持及弘揚藏傳佛教的一個團體。自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開始於印度傳授經部和密部法門,啟開佛教之門,慢慢廣傳至斯里藍卡、鄔智亞納、中國和西藏,以傳入區域及有情根器之不同概分為三主支 - 南傳佛教、漢傳佛教及藏傳佛教。傳至西藏,以傳入時間的早晚而有前譯和後譯派等。

本學會傳承(噶陀仁珍千寶傳承,簡稱仁珍傳承)的創始祖師為(木虎年)1698-1755(木豬)年間西藏的大土司仁珍才旺諾布,學習方式與所有藏傳佛教無分別,修行部份則依仁珍才旺諾布所定傳規,能遵守學會規章的人能申請加入學會成為會員,沒有僧俗、國籍、膚色、種族、貧富的差別,每位會員一律平等。

此傳承在藏區是依營區(即搭帳棚群眾集聚)的方式弘揚佛法,以往很多藏區的傳承及寺院都如此。在台灣為依民主及政府法規登記的合法社會團體法人,在固定場所方便利益以漢族為主及來自世界各地仁珍才旺諾布傳承的修行者聞思修,廣為傳承的所有弟子們支持和認可,團體的權利屬於學會、不屬於個人,學會會員除以自宗佛法教理修行外,對世界人類有幫助的其他宗教不排斥且誠以尊重。

為指引所有眾生直接或間接尋找獲得快樂、離開一切痛苦帶到解脫道的方法,為了達到目的,我們推廣釋迦牟尼佛無傷害眾生的慈悲行為、對有緣眾生傳法平等的悲心,不傷害他人、以規矩為主,推廣、弘揚及遵守佛教基本的五條戒律─不殺生、不偷盜、不妄語、不邪淫、不喝酒,創造及實踐一切利他的事業,如對貧窮者布施、宣導面對命運安忍的方法、修持或精進利他事業、遵守國家法規,為創造內心的和平而行禪定、淨化煩惱及提昇智慧而聞思修佛法,簡言之為推廣慈悲利他的事業和空性証覺的法門。

現今此傳承弘揚之區域為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尼泊爾、不丹、錫金、內地藏區、歐洲及美國等地,主要所在地目前於台灣的噶陀仁珍千寶佛學會,自此處開始擔起弘揚佛法及此傳承的責任。



佛學會宗旨

本會依大菩提心而行光榮之事,依遠離名利之念而發廣大利益眾生之心,依正法不去做違背正法的事,依佛的無垢語,尋求顯密經典所述之佛法義理為主。為了推動利益眾生之事業,這件事具有光榮深遠的實質意義。

壹、目的

凡諸會員們,應以一切眾生的福利,為唯一散佈佛法的目的。不論沒落或興盛,都應不計較個人暫時的困難、經濟和利益,應為所有眾生發廣大的菩提心。

貳、行為

在中心,諸僧們為具三藏所述的戒律持守者,諸會員為具居士戒律者,因此依經典持守戒律。接受法門學習的任何人,在中心應不惡食如煙、酒、肉,應禁止不當行為如賭博、非時歌舞等,離惡行取善行。尤需有為弘揚佛法、利益眾生和國家民族福祉的廣大行為。

參、佛法

佛教或佛法屬教、證二法。

一、教法中包含講、辯、著作三種:

〈一〉 講法:從前行、正行諸法,學會循序施行每兩個月為一期的教學計劃。

〈二〉 辯法:此地尚無正式性辯法,但安排年內定期性諸金剛兄弟的問答法會。

〈三〉 著作:為發揚和介紹佛法、提升諸位金剛兄弟們的著作能力,定期發行佛法內容的雜誌。

二、證法為禪、修二種:

〈一〉禪定:生起、圓滿及大圓滿次第等,依自己根本上師開示而修。中心固定每週一次的禪定課程。

〈二〉修行:上師、本尊、空行等是中心平常修持的三根本,每星期依行事曆循序輪流而修。大部分弟子都修前行五十萬,諸會員具備實際修行的功夫。為幫助功德主和有緣眾生而舉辦消災除障法會、為利他而修度亡法等,為不定期的修法。

肆、文化

為利益在台勤奮的弟子們,乃做有計劃的藏文拼音、文法等固定教學。往後將陸續安排藏醫、星算、詩學等十明及歷代傳承尊者的傳記和法教的教學。

伍、慶典

安排一年一次的大法會和灌頂活動,大法會時弟子應身依佛像、語依經典、意依法器等行供養和布施。

不定期、不定點、輪流舉辦的〝涅涅〞(同顯教八關齋戒)修行將佛法和歷代傳承有計畫的翻譯成中文,

介紹給所有佛弟子。

協助重建傳承的寺院、各派閉關修行處和修行者所需的各項輔助服務等計畫。

凡學會弟子應謹記,佛法為依內心而非外在身的成就,因此弟子們應遠離世俗名利的誘惑,時刻不離發菩提心和對三寶的信心,依自己的能力隨時隨地利益、幫忙一切有情,持守既得戒律無有違越,日常反觀、審視自心,對各宗派並應持守清淨心。

我們需要把上述的所有計劃銘記在心,為成就此,應更努力及相互支援。謹祈!內、外情趣解脫、安樂!善哉!

噶陀仁珍千寶一九九五年十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