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thog Rigzin Chenpo Dharma Association 噶陀仁珍千寶總網 版權所有
總會:台北市汐止東勢街201巷307號
/ TEL:(02)2691-3004
中區閉關中心:妙乘法苑 / TEL:(04)2563-0771•大里華嚴精舍/TEL:(04)2481-1529
南區:TEL:(07)555-3249
           

  本師佛傳
釋迦摩尼佛傳
佛陀本生故事
  1.普度王子行布施
  2.大悲尊者太子以身飼虎
  3.慈力王佈施血肉
  4-1.以身血肉引渡魚
  5.善義太子為眾取寶
  6.獼猴王與採花人
回首頁
本師佛傳 佛陀本生故事


5.善義太子為眾取寶
(出自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傳)


當如王子大善義,悲忍惡義之歪曲,
為友顛倒惡性煩,以大悲心極憐愛。

釋迦牟尼佛曾有一世為統領瞻部洲之慈力國王,治下八萬四千小國。慈力王乃一大慈大悲之人,一貫以四無量心教導臣民行持十善法。以此緣故,專事危害眾生、散播瘟疫、挑起戰爭之餓鬼,以及以人血肉維生之惡性魔鬼,皆無法獲取飲食,因而身體日漸羸弱。此時尚有五夜叉亦無法損害眾生,並因之而憤憤不平。五夜叉一日於一寂靜處見一牧童,就詳細向其描述饑渴難耐之近況。牧童聞之則言:“我等國王慈力王慈悲心切,他定可解除你等痛苦。”

五夜叉便前往王宮,問國王很久以前,有一寶盔國王統領五百小國,娶有五百王妃。怎奈妃子雖多,但皆無育有子嗣。情急之中,寶盔國王便多方祈請日、月天神,不過種種手段最終均無濟於事。國王內心焦灼萬分,痛苦無奈當中日夜揪心:自己百年之後如無太子繼位,國必大亂。憂心如焚之際,一日於夢中,一天人托夢給國王道:“如欲求子,當前往王宮外之園林,那裡有兩位仙人,其中一位遍體金色,你即可向他祈禱,他則會變現為你之太子。”

國王急速趕往仙人住地,找到仙人後按天人所述至誠祈請一番,仙人終於答應可於死後轉生為國王太子,另一仙人也說願於死後轉生為國王太子。國王高興難抑地說道:“希望如是,但願如此!”

金色仙人死後不爽前約,即刻入於國王大王妃胎中,九月懷胎過後,大王妃產下一遍身金色太子,頭髮呈現藍色,相貌非常端嚴。寶盔國王為新生太子行盛大賀誕儀式,並請看相師觀察占卜太子命運,看相者仔細端詳後為其取名善義。此時另一仙人也于死後入于另一王妃胎中,待其生育後,國王同樣為之舉行賀誕儀式,並請看相者為其取名惡義。

善義太子長大後精通十八種學問,一日請求父王能允許他到外面玩耍。得父王開許後,善義則以大威風出宮巡遊,眾人皆爭相前往觀瞻。目睹太子風采後,眾人均讚歎善義威嚴實如梵天。而善義則趁出遊之機親眼目睹眾多貧窮者、著破衣爛衫者、殺生者、耕地者、漁夫及獵人。善義問其何以從事此等營生?這些人回答道:“我們生活貧窮無著,實在難以維持生計,萬般困窘中只得做此低劣活計。”

太子聞言心中難過不已,對他們之悲慘境遇自然流下傷心淚水。他在心中感歎道:“嗚呼!此等眾生命運可謂從黑暗到黑暗,永無光明之期,真乃可悲可歎!”

回宮後,他便請父王做廣大佈施,蒙國王開許後,便廣行佈施之舉。及至倉庫佈施至只剩三分之一財物時,倉庫保管者便請求寶盔國王停止太子如此佈施。國王便以方便法令其關閉庫門,如此一來,善義則無法再滿足廣大眾生求乞之願,他便想依其它諸種方式隨意滿眾生之願。此後之種種經過,諸如尋問眾人、想去海中取寶等等,皆與前文所述大佈施經歷大致相同。

五百商人與一老年商主,尚有善義太子便一同前去海中探寶。惡義此時則想道:我也要幫兄長前去。寶盔國王則想如若派別人陪同太子,還不如派弟弟幫助哥哥,便同意惡義前往。善義就取了三千兩黃金以作盤纏,一千兩補貼日用,兩千兩用於救急。

出發之時,國王、王妃咸來送行,當其離開本地正欲揚帆出海時,所乘輪船開始依次砍斷系船繩纜。此船由七根繩子拴在岸邊,每天都有人大聲宣告:“大海航行危險異常,種種險難不一而論。自古以來去者眾、回者寡,故而所有尚有疑慮之人均可自行離開。如不顧及身家性命、父母家庭敢到海中取寶者,所取寶物定可使本人七代當中財富圓滿。”此番話語每天皆宣讀一次,並砍斷一根纜繩。連續七天后,繩斷船啟,輪船飛快駛離岸邊,前往海中行去。

到達寶洲後,因善義王子精通探寶術,他就指導眾人如何尋覓寶物。眾商人隨後皆安頓於寶洲,善義則與老商主劃小船又駛往別處。

當他們越過金、銀、藍寶石山下,抵達金沙後,老商主告訴善義道:“我已無力再往前行,恐必死於此處,惟願你永往直前,直抵七寶所成之龍宮大殿。如大門緊閉,則可取門上金剛杵用力敲開,那時門內五百天女皆會一一供養你珍寶。其中有一天女會供養你藍色珍寶,此乃真正如意寶,得到後萬勿捨棄,定要將之帶回。其他美女所供養之珍寶亦需帶回,且需牢記切勿與眾人提及此事。我死於這裡後,望你莫負我恩,請將我一把朽骨埋于金沙之中。”

老商主言畢命喪,按其吩咐,太子將他身軀埋于金沙裡。然後善義又循其指示、直往前行。終至七寶龍宮後,他用門上金剛杵敲門,五百天女應聲而出,其中一天女果然將藍色珍寶供養於他,善義將之包裹於布中帶回。

惡義太子此時正令其餘商人多攜珍寶準備回家,結果因貪心所致,船載過量,行于大海之上時,一遇風浪即東倒西歪、時沉時伏。多虧善義帶有如意寶才未沉于大海,其餘商人則幾乎全部溺于水中。惡義頓生恐怖,抓住善義連喊救命,善義就幫他安穩過海。惡義上岸後驚魂未定地說道:“我們兄弟離父別母前往海中探寶,如今珍寶未得、同伴已死,空手而返豈不大煞臉面?”善義本乃一心性淳樸之人,聽罷弟弟所言,為安慰惡義,使之不至於過分沮喪,善義就將老商主臨終遺言對弟弟和盤托出:“我們其實已得如意寶,有何羞愧難當之處?”“此話當真?”惡義欣喜若狂,“如意寶到底是何等模樣?能否讓我端詳?”

哥哥便從布裡取出如意寶交予弟弟仔細觀看,惡義看罷貪心大長,內心憤憤不平地想到:父母原本對我就不如對兄長那般關愛有加,如果我空手而歸,哥哥卻攜寶返回,他們定會更加鄙視、惡劣待我。不如趁哥哥熟睡之機將之誅殺,我自己攜寶面見父母,到時只說兄長已被淹死即可。想到這裡,惡義就對哥哥說道:“若兩人帶著如意寶休息恐不安全,不若一人佩戴其睡覺時,另一人巡視,二人輪流,不知你意下如何?”善義便同意了惡義所提建議,兩人開始輪番佩戴、巡邏。惡義睡眠時故意長臥不起,以致善義看守、巡視頗費時間。待到兄長安眠時,因勞累過度便沉沉睡去。趁其熟睡之機,惡義以遍佈荊棘之兩根樹幹突然刺入善義雙目中,然後帶上如意寶倉皇逃竄。

善義太子驚恐非常,大聲驚叫:“有強盜!有強盜!”但荒山野外無人知曉。後有一樹神告訴他道:“搶走如意寶之強盜正是你弟弟惡義太子。”善義心痛、眼痛,一時悲痛難忍。他只得邊爬邊走,後至一處名為樂西瓦之地。到達時,正逢一牛群,約五百頭左右。群牛中有一極聰明犛牛,又善解人意,知道太子眼痛後就用柔軟舌頭舔善義眼睛,其它牛見狀也漸漸圍攏過來。放牧者看見後急忙趕過來,只見一人眼裡插著兩支樹幹正痛苦不堪。放牧人便緩緩將樹枝拔出,又將太子帶回家中,喂以牛奶、敷以牛油、悉心照料,善義病情基本好轉。善義於是對放牧人說:“我現在欲離開這裡。”放牧人不同意。待王子眼睛創傷完全痊癒時,善義就對放牧者說道:“我現在欲往城市方向去。”

牧人於是送其至城邊,善義則要求說:“我以後生活無有著落,你可否送我一件樂器?”牧人便交給太子一件樂器,太子從此便於街頭巷尾以賣藝為生。因其技藝高超,所彈樂曲美妙動聽,人們就常常將各種物品、飲食送予他,以致城中五百乞丐都依賴他得以生存。

一次,一看管王宮外園林之人前往城中,聽到樂聲後內心非常歡喜,便問眼前之盲眼藝人道:“你能否到我們那邊看護園林?”善義聞言滿懷哀痛說道:“我乃一盲人,如何看管園林?”來人善意解釋道:“你眼睛雖失明但無關緊要,你可手拉系有鈴鐺之繩子,一聞鳥鳴即刻拽繩,如此行事即可。”善義聽後方才答應下來。

此時惡義已回到父母身邊,寶盔國王問他為何丟下善義。惡義回答說:“兄長與諸商人都已沉溺於水中,幸我會水才得逃脫,否則必死不疑。”國王、王妃聽罷即刻昏厥倒地,所有臣民聞聽太子死訊後也哀哭不已,眾人均對惡義說:“你若似善義那般死去才為善妙。”

善義曾育有一隻天鵝,寶盔國王此時便在天鵝脖頸上系一紙條,放其四處尋找太子。此天鵝飛越眾多地方,最後降落於善義所居之園林。聽到善義所發音聲後,天鵝急急趕去送信。善義聽到熟悉親切之天鵝鳴叫,於是取下天鵝頸上信件請別人代讀,至此真相終於大白。

太子給父王回信寫道:“惡義用長滿荊棘之木棍刺瞎我雙眼後搶走如意寶。”寫完就將此紙條系於天鵝脖頸上。

當時樂西瓦國王有一公主,相貌美妙秀麗、傾國傾城。她一日到園林遊玩,看見善義太子頭髮零亂、衣衫破爛、滿面淚水坐於樹下行乞。儘管如此,公主仍一見傾心,貪心頓起,撇下眾人不顧,只願陪同太子說話。日近中午,國王派人喚公主回宮用膳,豈料公主答言:“將午飯送至此處,我不回去。”等侍者將飯送到,公主便對善義說:“我們一起用餐可好?”

太子誠摯說道:“我乃一瞎子,又是乞丐,與公主吃飯實不應理。如國王發現,定會降罪於我。”而公主則再三勸請道:“如若你不與我共進午餐,我也絕不進食。”善義無奈只得與公主一起用餐。

二人一直敘談,公主對太子之貪心更是愈益強烈,久久不願離開太子身邊。直待日薄西山,國王再次派人催請公主回宮,公主此時便回答說:“我欲與此看園人共同生活,我不會再喜歡任何人,只對他留意。望父王勿改變我心,也勿干涉,敬請開許。”

國王聽到女兒所言內心十分尷尬,雖不好當面制止,但確感離奇稀有。國王心想:我原本欲將公主許配于寶盔國王太子,怎奈太子一直未從海上歸來。誰料我家公主偏偏選中如此一名乞丐,真為我高貴種姓丟臉,叫我以後如何在眾人面前抬頭?國王於是再三派人催請公主回宮,但公主心意已定、拒不聽從。國王無可奈何之際,兼以平日對公主寵愛非常,最終只得將二人接至王宮,且允二人成婚。

公主婚後經常晝出夜歸,善義日久生疑,便對公主說:“我們已結為連理,奈何你整日早出晚回,讓我不得不起懷疑。你是否心上另有其他中意男子?”公主坦然答道:“除你之外,我心中無有任何其他男子,如你不信,則願我話語之真實力能使你一隻眼重新複明。”公主話音剛落地,善義一隻眼頓時恢復如初。

善義以前從未對人談起過自己,二人共同生活後不免相互之間多有詢問對方身世。一日,公主問道:“你父母親屬尚健在否?你是何地人氏?”善義答言:“不知你是否聽聞過寶盔國王大名?”公主答以“聽說過”。善義坦白承認說:“此寶盔國王就是我父王。另外,不知你是否又聽聞過善義太子?”公主再次答以“聽說過”。太子便將實情完全告之:“你既已聽說過,那不妨將真相告訴你,善義太子就是我。”公主聽罷驚訝萬分:“你既為善義太子,又為何落此痛苦境地?”王子便將前後經過細細道來。公主聽後就問道:“惡義對你迫害至此,整個世間亦難以想像。如你們兄弟二人再度相逢,你欲如何處置弟弟?”善義揮之一笑答道:“弟弟刺瞎我雙眼固然不對,不過我無一絲一毫仇恨及報復心。”“他對你這般殘忍。你居然還以歡喜心對之、無有嗔恨,實難讓人相信。”公主驚訝語氣更勝剛才。太子則堅定發願道:“如我對惡義無有絲毫不滿之態度確屬真實,則願我另一隻眼也即刻複明。”太子剛剛說完,以話語諦實力,眼睛瞬間就恢復如初,且相貌較前更為莊嚴。

公主內心歡欣無比,立刻就往父王處奔去。一見父王就問道:“父親,你是否知道寶盔國王太子善義?你與他是否相識?”國王回答道:“當然相識。”公主便說:“你想不想見你相識之人?”國王略顯驚訝地問:“我想見他,你是否知道他在何處?”公主滿心歡喜地說道:“我夫君正是善義太子。”國王聽罷哈哈大笑,以譏諷神色對女兒說道:“小公主你是否頭腦錯亂?胡思亂想有何意義?善義太子一直杳無資訊,眼前乞丐豈能冒充善義?”公主正色答道:“父王如若不信可親自前往鑒別。”

在公主鼓動下,國王終至善義面前。一睹雙目復明之善義,立即確認此人即是太子無疑。國王誠惶誠恐伏於太子腳下請罪道:“我未能認出太子實乃慚愧至極。”

於是眾人假裝太子剛剛從海上歸來,便將善義擁往大街之上,四處宣揚說:“善義太子真正從海中歸來矣。”諸王公大臣齊來迎接,將王子接入宮內,又重新把公主正式許配于王子,使之公開、真正做王子妻子。

此時,帶有王子所寫紙條之天鵝已飛回寶盔國王宮裡,寶盔國王見信後方知善義尚活于人世,深感欣慰、慶倖同時,就將造孽者惡義關進監牢。寶盔國王立即派人前往樂西瓦國,並語于樂西瓦國王道:“我善義太子據說在你國家內正受大痛苦,你們以前未將太子送還已鑄成大錯,現今應即刻將太子與大象、駿馬等一併送回,否則我定將親赴你國收拾你等。”

這時,善義太子又回憶起牧人救療之恩,便與樂西瓦國王協商,賜予他眾多駿馬、大象、衣物、田地、生畜、金銀財寶及僕役,如此多之獎賞足夠牧人一輩子盡享幸福生活。

樂西瓦國王又將五百頭珍寶嚴飾之大象、五百名僕人、五百名僕女、五百架馬車一併贈與善義太子,國王自己則和諸位大臣及成千上萬臣民以種種樂器,極盡炫耀威風之能事將他們送回。

派出之人先回宮稟報,寶盔國王與王妃聞訊後雙雙出宮迎接。見到父母,善義立即從馬車上跳下,恭敬頂禮雙親。隨後又執父母雙手問訊請安、祝福問候,三人一同在歡迎樂器聲中喜回王宮。

途中,善義問道:“弟弟惡義現在何處?”父母憤憤答言:“已被關在牢獄。”善義聽罷就懇求父母能將弟弟釋放。父母大惑不解地說:“他自己犯下大錯,如何能放?”善義堅持說道:“如不釋放弟弟,我不願再回王宮。”父母無奈,只得傳令釋放惡義。

惡義從監牢獲釋後,徑直前來迎接兄長。兄弟二人見面後熱烈擁抱,關係更勝從前。善義太子愈加慈愛弟弟,眾人均感稀有。

善義回宮後問起弟弟如意寶之事,惡義回答道:“回來路上,我將之埋於地裡。”善義於是讓惡義取回如意寶,但惡義卻未能找到所藏如意寶。二人便一同前往,一到埋寶之地,善義就發現了如意寶。

回到王宮後,善義贈與五百小國一國一個小如意寶,自己則留下那枚真正如意寶,並以之發願道:“願父母腳下、頭頂能生出寶墊、寶傘。”以如意寶之力量,果如其願。他又發願道:“我以前從國王、大臣寶庫中所取財物,以此如意寶之力,願全部圓滿補齊。”言畢即用如意寶往寶庫方向一指,整個寶庫頓時被珍寶充滿。

寶盔國王則派人四處宣佈道:“再過七日,善義將以七寶佈施大眾。眾人應需集中,到時可隨意享用。”七日後,善義將如意寶珠放於寶幢上,手捧香爐頂禮四方,且發願道:“此如意寶若真實不虛,則願降下金銀財寶。”話音剛落,就見狂風大作,刮走一切不淨之物。接著又開始降下清淨雨水,洗滌一切灰塵污垢。然後降下糧食、衣物、珍寶等,整個大地於是到處充滿珍寶,眾人均感心滿意足。善義王子又趁此機會開導說:“從今往後,大家不會再有貧窮之憂,故而人人都應勵行善道,將身、口、意三門投入十善法行持中。”善義以此等方式令眾人行持十善,結果人人死後均得以轉生善趣天界。

無等大師釋迦牟尼佛久遠之前為善義太子時,如是以佈施、安忍、精進利益眾生;當時之父母為以後之淨飯王與摩耶夫人;樂西瓦國王後為迦葉尊者;當時之妻子後為眾生主母;當時之惡義後即為提婆達多。

此外,《毗奈耶經》所載善作、惡作太子之公案,與此處情節大同小異;《報恩經》中所述大王妃、中王妃所生太子善義、惡義之公案,與上文所敘亦大致相同。 道;“我們本應以人之精氣血肉滋養身命,怎奈國王令人民皆行十善,使我等再也無法找到飲食。眼見我們身陷痛苦之中,國王能否多加慈悲憐憫?”

慈力王聽後立即對這些夜叉生起真實無偽之大悲心,他隨即出自身血,又用器皿盛之喂飽五夜叉。佈施完鮮血過後,慈力王又揮起鋒利寶劍割掉自身骨肉以佈施夜叉。五夜叉喝飽吃足慈力王血肉後心滿意足,並從此熄滅危害眾生之暴虐心。王又令其行持十善法,五夜叉均依教奉行,並在慈力王前猛厲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慈力王又發願道:“我現在以血肉滿足你們,待我成佛時,願我能以清淨戒律、等持、智慧遣除你等貪、嗔、癡三毒,使你等夜叉皆獲安樂涅槃。”

後來當釋迦牟尼佛成佛時,五夜叉就成為當時之五比丘。因釋迦牟尼佛曾發願無論轉生何處,都要調化他們,故而當世尊第一次轉*輪時,五比丘就同獲聖果